近年来,我县依托汉江源头区位优势,凭借传奇古镇青木川、清幽灵秀汉水源、世外桃源草川子等景区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,吸引了省内外大量游客,促进了我县旅游市场繁荣发展。县委、县政府在做大做强青木川、汉水源旅游景区的同时,牢固树立全域旅游理念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,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,着力打造一批重点乡村旅游项目,建成了千山茶园、青年茶场、“金湾银滩”等旅游示范点。在我县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,广大群众借乡村旅游“东风”,大力发展旅游服务相关产业,家庭收入不断增长,逐步走上致富道路,其中包括不少贫困户,充分展示了旅游业对脱贫攻坚的助推作用。
但是,由于我县旅游工作起步较晚,基础比较薄弱,与周边县区相比较,整体布局、景区特色等都有待于进一步优化,加之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,我县旅游事业面临严峻挑战,特别是在当前脱贫攻坚关键时刻,如何让旅游成为脱贫攻坚抓手之一,就成了亟待探究的重要课题。
为探索乡村旅游与扶贫有机融合新途径、新方法,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前往重庆市武隆区、巴南区进行了考察学习,结合县内调研,受到了一些启示。现结合我县旅游扶贫工作,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:
一是突出特色,打造乡村旅游新看点。以县城为中心,西至青木川,南至草川子,两条线路上可结合沿途乡镇特点,打造四至五个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,形成步步有景、村村不同的旅游看点,吸引游客前来休闲观光,借机发展旅游服务相关产业,辐射带动沿途贫困村、贫困户脱贫致富。
比如,从县城至黄坝驿可打造成以牢固关、西秦第一关、棋盘关、驿站为主的微型关隘民俗体验区;石羊栈可打造成以羌家农耕、梯田花海为主的田园休闲区;关口坝可打造成千亩高山蔬菜生态产业园;麦子坪可打造成百亩野菊观赏园;大坪山可打造成千亩高山草甸风景区;毛坝河可打造成原生态羌人村落体验区。这些串珠式景区将会成为今后草川子、禅家岩天坑保护开发中的特色看点。县城以西方向,舒家坝山金寺瀌水崖可打造乡村观光游 ;阳平关回民沟、三泉县遗址、龙门洞可打造特色文化体验游;燕子砭可打造渡口老街民俗体验游;广坪打造“红色旅游”“时来运转”“羌家儿童”民俗体验游。这些乡村旅游点的打造既可以丰富大青木川景区的旅游内容,又可带动沿途贫困群众发展餐饮,促进农产品消费升级。
二是狠抓配套,强化旅游接待能力。整合各种渠道资金,加强景区及沿线交通、厕所等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。加快建设游客集散中心,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,配备专业的服务团队,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咨询、票务代理、酒店预订等服务。在火车站、汽车站、高铁南站设置游客服务平台,方便广大游客查询旅游信息。
三是大力宣传,创新旅游宣传模式。依托“互联网+”,加快建设智慧旅游平台,提升宁强旅游官方网站、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,开发手机APP客户端,激发粉丝效应,有奖征集宣传宁强的微信、微博、微电影。加强与高铁沿线城市合作,推出高铁旅游优惠政策,合力打造特色旅游线路,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。积极做好宁强十大文化符号征集评选、影视剧拍摄,策划举办好羌族文化节、乡村田园文化节等节庆活动,提高宁强旅游吸引力,宣传展示我县文化旅游、美丽乡村建设亮点。
四是产业融合,丰富旅游发展业态。大力推进“旅游+”,着力探索旅游与农业、文化、体育等相结合的发展模式,打造优势互补、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,开发垂钓、户外烧烤、露营地等旅游项目,吸纳贫困户就业创业,发挥旅游扶贫作用。以梦回羌寨、氐羌田园综合体项目为重点,通过与其他产业融合,发展带动力强、效益突出的旅游新形态、新产品。
五是保护传承,彰显民俗文化魅力。组织力量对全县民俗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普查,建立宁强民俗资源文字、图片、音像资料数据信息库,做好即将失传的民俗文化抢救工作。加大羌歌、羌舞、羌绣的推广、传承力度;鼓励农村能人创办民俗文化保护传承专业合作社,广泛吸纳贫困群众参与生产和经营,营造民俗文化“人人参与、人人喜爱、人人受益”的良好旅游生态环境;成立民俗旅游研究专业人才库,为各镇办在乡村旅游规划设计、建设中提供切实可行的民俗文化依据和具体体现方式,从而增添县域特色旅游文化魅力,开拓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新途径。
(政协委员:张文丽、许永明、张丽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