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   页 政协概况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政协提案 视察调研 社情民意 宁强文史 委员风采

民国汉宁公路建设纪实

发布时间:2018-11-29 17:08:09 来源:宁强政协 作者: 浏览:

曾几何时,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。但80多年前修建了川陕公路后,便使艰难险阻的蜀道变成了一条通衢大道。

川陕公路扼秦蜀咽喉,基本沿古蜀道修建,穿越秦巴山区的崇山峻岭,是沟通川陕的要道,历史上战略地位极其重要。而汉宁(汉中至宁羌县,宁羌县后改为宁强县)公路位于川陕交界处,是川陕公路最重要的一段,修建难度最大、地位最为重要,可以说,汉宁通则川陕通,汉宁堵则川陕堵。

民国廿三年(1934),蒋介石令川、黔、湘、鄂、陕五省半年内完成五省联络公路。民国廿四年(19351月,国民政府派贺国光率“参谋团”入川抵渝。“参谋团”后改名 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”,竭力推行公路“协剿政策”。9月,蒋介石令:限川陕、川湘、川甘、川滇、川鄂、川康各路赶修,务于明年(1936年,民国廿五年)4月前全部完工,川陕公路就是在此背景下开始修建。本文所指的汉宁公路,起自褒城,终止棋盘关,全程141公里,占川陕公路里程的六分之一。

该路拟于民国廿四年(19351月开始勘测,负责人为吴之揆。吴之揆到达汉中后,正值红四方面军发动“陕南战役”之际,勘测工作停顿。6月,勘测工作重新启动,一面划段测量一面从事调查筹备。当时汉中至宁羌没有公路,加之宁羌地区地势偏僻、物料缺乏,运输物资极为不便。9月,黄庆慈被安排到汉中,全面负责汉宁公路修建事务。

汉宁公路工程艰巨,时限紧迫,一般的工程公司承担不了。时任国民政府陕西省建设厅长的雷宝华决定提高工程单价,要求黄庆慈召集国内较大的建筑公司施工。经过多次谈判,最后由天成、豫丰、裕庆三家公司承担修建任务。上述公司共招聘石工7000人,于10月中旬到达工地,工人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。11月间,雷宝华乘飞机到汉中视察全路工程。黄庆慈认为五丁关石方艰巨、山岭险峻,按原定计划时限难以如期开通,于是申请延期40天,雷宝华批准了该项请求,同时调派中华公司石工500名协助施工,并加快了拨款进度,保证施工经费,工程得以顺利进行。第六区(汉中地区)行政督察专员张笃伦下令南郑、褒城、沔县、宁羌、略阳等县政府,协征两万名民工赶修土方路基。褒宁段于民国廿五年(19361月开通。

按照国民党中央政府原计划安排,陕西省政府负责修建褒城至宁羌县城段,宁羌县城至川陕交界棋盘关段(棋盘关在古代称七盘关,民国时期起,交通部门称棋盘关,近年来,四川方面已改为七盘关,陕西宁强有关行政地名已变更,但隧道名称仍未变更)由四川省政府修建。后计划几经变更,最后确定宁棋段由陕西方面修建,民国廿四年(193511月间开始动工。时值严冬,天寒地冻,施工难度增加。开工以后全部员工人数在2万以上,需要大量的生活物资,而该路线所经均系崇山峻岭,人烟稀少,粮食缺乏,宁羌境内也采购不到如此多的生活物资。工程建设方只好从汉中其他地区采购生活物资,辗转运输到川陕交界处。当地土匪经常出没抢劫物资,张笃伦便派军队护送运输粮食,才保证了施工人员的生活。

重庆行营监理处派来工兵一千余名,中华、豫丰两公司派石工千余名,日夜赶筑土方路基。当时的宁羌县长刘西林热心公路建设,对工程给予了大力支持。宁羌县、略阳县于数日内分别征集民工14000名,3000名从事修筑,宁棋段40日内开通。一万多名民工对修路做出了巨大贡献,宁羌本地民工有男有女,甚至还有老汉、老太婆和由两个人抬一只簸箕的碎娃,略阳民工都是男劳动力,也最苦,很多人没处住,只得住岩壳,天又冷,又不准烤火,冻死的人少说也不下六七个,有些人受不了苦跑掉了。

工程建设方的组织管理也功不可没,做好几万人队伍的施工管理、生活保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。当时土匪时常袭扰公路建设,施工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日夜赶工,中华公司经理李荫芝被土匪杀害。后地方派军队驻扎施工现场,施工人员的安全才得到保证。

至民国廿五年(19361月中旬,全段通车,工程暂时告一段落,但路基加宽、桥涵建设等仍继续进行。由于该段建设属于后期变更,所以经费预算不足。国民政府高层又要求川陕公路限期尽快通车,绝对不能延期,于是工程建设方从褒宁段工程款中拨借一部分以补急用。在这种情况下,国民政府陕西省主席邵力子、建设厅长雷宝华数次向中央政府发电报,请求补助工程款。第六区专员张笃伦当时因公赴南京,遂向蒋介石当面报告宁棋段工程经费困难情况,请求拨款,随后中央政府同意拨付30万元。同时,邵力子、雷宝华又向陕西省银行借款补充工程款项。就这样,宁棋段工程经费基本得到保障。

当时工程建设上至高层管理者、下至一般工人,都认为宁棋公路为汉宁公路中施工最险峻、难度最大的一段。在这里不得不提到“西秦第一关”这块石刻。石刻在公路靠山体一侧的岩石上,左边部分是“安全为先”,右边是“西秦第一关”5个隶书大字,下面落款是厅长雷宝华、督工专员张笃伦、工程主任黄庆慈。据亲历者回忆:老寨子那一段,要用绳子把腰杆系牢放下去测量,好多人都不敢下去,路快修成了,陕西省建设厅长雷宝华称赞这里为“西秦第一关”,并把这5个字派石工刻在公路内上侧明岩上。公路修在几十丈高的荒岩腰里,汽车从此经过,胆小的人不敢把头转向窗外看。现在,“西秦第一关”这块石刻成为汉宁公路最好的见证。

国民政府对川陕公路督促的很紧,工程队一直在赶工期,限于当时的技术、设备条件和工期紧张,工程按照上面的要求于民国廿五年(19362月宣告竣工通车,但实际上,到民国廿六年(19378月才正式验收。工程主管部门、技术部门一直认为修建川陕公路是开发大西北、大西南的民用工程,而国民党中央政府真正用意是为了剿共,当然也有服务民生事业的意图。

公路竣工的这一年,正值全面抗战的枪声打响。川军奉命出川抗日,邓锡侯为总司令的第22集团军开往山西抗日。而他们正是沿川陕公路北上,向西安集结转赴山西。这条本是为了剿灭红军的公路,成了川军奔赴抗日最前沿的大通道。

解放前夕,国民党胡宗南部队仓皇南逃。期间,不但对川陕公路桥涵和险要路段进行了破坏,而且在棋盘关附近的山上修建了地堡、战壕,希望阻滞解放军进军西南的步伐。可这终究是螳臂挡车,不堪一击。现在工事遗迹尚存,成了国民党败退的历史见证。

川陕公路解放后成为108国道的一部分。解放初期,宁强县党委、政府发动群众,组织专业道班,协同抢修,恢复了交通,有力地支援了解放大西南。1973年起逐步铺设渣油路面,上世纪80年代末期对五丁关路段进行了较大的改善,相继建设永久式桥梁13座。川陕公路宁棋段是连接西北与西南的交通大动脉,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来往车辆越来越多,但是该处道路状况复杂,易发交通事故。为了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,这条川陕大动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改造升级。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,对宁强县城至棋盘关段按照二级路标准进行分段改造,其

中黄坝驿至棋盘关段改线,从峡谷通过,到20034月,改造全部完成,正式通车,原川陕公路黄坝驿至棋盘关段也就废止了。这段废止的公路约有4公里,渐渐隐于大山的深处,淡出人们的视线,被历史所封存。好在文物管理部门并没有忽略这段遗迹,将其列入了文物目录并进行保护。

(作者:邓  伟    宁强县政协民宗文史委干部)